把握夏天、把握陽光,這趟一個人的旅行,
決定熱血地用兩天一夜完成今年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小旅行,
路線超簡單!一份活動摺頁+地圖、一台車,行程隨興,就這樣衝了!
出發前一夜借宿台東友人家,隔天一早就享受到這趟旅程美好的開始~
這頓美味的手作早餐充滿友人的關心和祝福,所以一定要特別收錄起來呀,呵呵!
用過早餐,便開始這次的主題旅行!
除了今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8個藝術作品外,
也打算沿途蒐集從未去過的「開放藝術工作室」,體驗看看東海岸藝術家們的生活方式。
首先,第一站直接從台東市區出發到位於台11線157.5K的「加路蘭」
這裡視野非常空曠,可以眺望無垠的蔚藍太平洋以及巍峨的海岸山脈~
不少人在這裡停駐休息、騎腳踏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藝術作品在這裡喔!
在靠近加路蘭北側有一件今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作品-《風搖蘭》,
是藝術家「安聖惠」的創作,
用自然的複合素材編織打造而成,外型像一隻大鳥,停在加路蘭草皮上準備乘風飛翔~
而且作品下方設置有好幾個鞦韆和搖床,陽光透過竹片間隙灑下,
在草地上也編織出另一片光影,非常涼快又美麗!
而藝術作品前方的解說牌,也概要地說明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用作品反應對東海岸的情感。
加路蘭這裡還有許多其他藝術裝置,連圍籬也這麼自然美麗!
上圖和下圖分別是去年(2015)的大地藝術節作品,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太平洋,十分引人入勝啊!
接著,依循著地圖索引,找了一會兒來到可愛的加路蘭部落內,
這裡有一間有趣的開放藝術工作室-「哈匿工作室」。
在工作室入口就可以看到大地藝術節的專屬旗幟,門口也有工作室的戳章可以蓋在活動摺頁上喔!
(蒐集指定數量的工作室戳章,就可以到遊客中心兌換今年大地藝術節的小禮物。)
工作室的主人是「哈匿」大哥,從事陶藝創作已經22年~!
他也是許多東海岸其他藝術家前來拜師學藝的老師喔!
五年前哈匿大哥回到部落後,從老人家口中得知許多關於部落的文化與故事,
也得知阿美族也有自己的陶藝史(據說已有4,500年)後,便開始試著用黏土、在地的土不斷嘗試,
做出許多渾圓質樸的傳統陶器,都和阿美族的日常生活有關,
傳統用來烹煮食物的陶鍋與三角陶支架。
有可愛的小陶鍋和造型陶葉片。
哈匿大哥從生活陶創作起步,架上也滿是風格多元的生活陶作品。
相信這個茶几也是用陶做成的嗎?千真萬確喔~~!好厲害呀!
而這塊從花蓮水璉部落出土的阿美陶罐,歷史悠久耶!像看到寶物一樣~~
工作室經常有許多東海岸藝術家和其他學生前來學習,
哈匿老師未來也預計將所有前來交流交換的學生作品展示出來喔~!
加路蘭部落距離台11公路有段距離,不是很好找,
但進入部落後,狹小的巷弄、低矮的老房與寧靜的氛圍,小旅行的悠閒感也伴隨而來~
下圖是加路蘭天主堂,紅磚牆面和屋瓦好復古風。
離開加路蘭以後,一路往北騎,沿途盡是美麗的椰林和動人海景,令人心情非常愉快呀!
接著,為了蒐集開放藝術工作室的戳章,一路抵達「都蘭部落」。
由於大地藝術節-開放藝術工作室的開放時間,大多是固定在周五-周日的下午時段,
如果沒有特別預約,有可能會遇到工作室沒開唷!
都蘭最明顯的標記-都蘭糖廠大煙囪。
尋找工作室之餘,也不忘先到處玩玩~
大大的都蘭糖廠內,有間聞名遐邇的「好的擺」風格小店。
外觀牆面的彩繪我好喜歡,每隔一段時間來都不一樣喔!
店裏頭也有好多濃濃部落風格的手創商品呀!!
我在店裡不小心迷失了半小時以上~~~XD,
也決定在這裡買一件小禮品做為自己這趟旅途的紀念。
離開「好的擺」,往糖廠南邊一點找到「好的窩」(沒錯!又看到大地藝術節的旗幟了!),
這裡是一個藝文交流空間,白天的氛圍顯得寧靜而慵懶,不過在周末晚上,
這裡經常舉辦音樂表演,吸引許多在地居民和旅人們一起同歡呢~!
好的窩工作室內部,也有提供簡單的飲品喔!陳設令人放鬆,好渡假風喔!
在「好的窩」工作室這裡有個集章攻略一定要分享~因為「移動工作室」的戳章也放在這唷!哈哈~
不費吹灰之力一下子蒐集到三個!(移動工作室顧名思義就是"MOVE",著實不好找呀!)
工作室這裡有幾隻可愛的汪喵主人,每一隻都喜歡討摸摸喔~好可愛~(啾咪)
走晃工作室的當下,看見一位年輕女孩認真地編織創作中,
打過招呼後,我們也隨性地聊起天來,
一聊才知道原來她也是一位熱愛旅行的藝術創作者!
「瓜瓜」本名王韻筑,求學時期就已經奠定和台東、都蘭此地深厚的緣份~
瓜瓜畢業後遊歷了澳洲、愛爾蘭等地,
回到台東的這段期間,便在當地舉行個展,好厲害耶!找時間我要再去看展~
能在小旅行過程中再結識才氣洋溢的朋友,真是一筆大收穫耶!
和瓜瓜天南地北聊了一陣子,也已超過中午12點了,
瓜瓜和我推薦都蘭在地一間好吃又平價的小麵店,就在都蘭大街上郵局正旁邊喔!(真的是沒有店名耶)
店內有賣常見的麵飯類和小菜、滷味,索性叫了一碗油麵、滷蛋和海帶豆干,
輕鬆解決第一天午餐!真的好吃又便宜,才花$70呢~
吃飽後,因為中午天氣真的熱啊!想說找個室內空間喝飲料,休息一下再出發。
繞進都蘭部落內,發現這間外觀內裝都很獨特的小店-「洛恩‧米薩克」
原來這裡除了咖啡和飲品外,也有早午餐輕食。
點了一杯冰涼的綠茶,就在店內一邊滑手機看相片,一邊準備下午的旅程。
一問之下才知道,「洛恩‧米薩克」其實是店主的父親、母親的名字,
他們都是都蘭在地的阿美族人,
牆上有許多洛恩(父)和米薩克(母)的老照片史料,
過去二戰日據時期,洛恩曾被選中為「高砂義勇隊」成員,遠赴南洋打仗,
店內也陳列關於高砂義勇隊的文史研究書籍。
牆面上還有關於阿美族的傳統小故事呢!
來店裡消費,也間接更深入了解傳統的都蘭阿美族文化。
小憩過後,繼續往北行,沿途風景秀麗,
尤其是隨處可見的蔚藍太平洋海景,讓人整天心情一都很暢快!
速度放慢,在金樽停下了腳步,
這裡有件大地藝術節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簡俊成的《蝸居意思》。
作者其實想要探討的是人和自然的對應關係,也希望作品能和大自然以及民眾產生持續互動。
不過,作品長條狀的不鏽鋼管和色彩繽紛的飛行人像,
在一片藍天綠意中倒是讓我有「遊樂場」的感覺哩!
簡單拍攝後不多做停留,繼續往北,
一路穿越東河市區來到東河舊橋,位於橋頭也有藝術作品喔~
這件作品的外型讓我想起以前在歷史書上看到的「鐘鼎」,
這是藝術家「拉飛‧邵馬」和「阿瓦洛‧楚給達」協力創作的《光之殿》,
也是用土、竹子、石頭、漂流木等自然素材創作成的,
三角鼎立的作品矗立在寧靜的東河舊橋頭,
可以走進作品底下,慢慢感受從作品頂端穿透的東海岸陽光喔!
東河新舊橋一起橫跨在馬武窟溪上,下午的陽光十分美麗!
也因為這次只有一個人,所以行程非常自由!!
距離《光之殿》北方不遠的小馬部落(距離約4-5K),還有一件大型的藝術裝置作品。
這是藝術家-「達鳳‧旮赫地」的作品,外型像一隻站立的海馬,
下方空間可以讓人在這裡休憩、乘涼,可愛的外型呼應了小馬部落的名字特色,
也讓人對這個可愛的小部落產生好奇。
於是乎,看完作品後我旋即轉進這寧靜的小馬部落,
首先在入口處便看見一座小巧精緻的教堂-「小馬天主堂」,
這是早年一位天主教「傅義」修士設計的建築,
據說東海岸沿線有好多像這樣尖頂的天主教小教堂都出自他的設計喔!
湊近門口一望,正好教會的大門沒關,我僅從門外探望不敢入內打擾。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教堂的建築設計,讓採光自然地灑落在耶穌「聖像」的方位,既莊嚴又神聖!
後來,帶著一股冒險與好奇心,
沿著部落的矮圍牆上的「小馬彩虹林公園」紅布條繼續前進;
沒多久後轉進小巷弄裡,盡頭是一戶民宅,「小馬彩虹林公園」就在民宅前方!(我一直想到採紅菱 XD)
原來這是社區發展協會近年一起努力營造的社區小公園,
公園種植許多林木花草,最可愛的是牆面上栩栩如生的彩繪,
全部都和小馬部落的特色有關呢!一目了然非常可愛!
離開小馬部落後,來到位於125k左右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這裡也有三件今年大地藝術節的作品。
其中有兩件是今年特別邀請日籍和印度籍藝術家來駐地創作的作品。
東管處遊客中心佔地非常寬廣,一家大小可以就在這裡玩上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哩~!
而遊客中心內部的旅遊資訊也很齊全,
想要徹底了解東海岸的生態、歷史、文化,遊程等,遊客中心這裡有很完整的資訊喔~
遊客中心這三件藝術作品非常好找,就在遊客中心的大草皮區。
日籍藝術家-Maiko的作品「歸」和「龜」同音,
她想要以海龜的形體和視角來呈現「看海」這件事,
可以走入作品地下的穴室,或是在坐在作品上看海,這片海景總是那麼令人眷戀啊!
往大草坪下方走有兩件作品,
分別是藝術家「歐舟」的「泡風景」和印度藝術家「Shilpa Joglekar」的「Antaranga(內在的探索)」。
我超愛「泡風景」這件作品!
因為作品位置正好位在苦楝大樹下,可以直接坐在藝術作品上欣賞無敵美景喔!
海風吹來涼風徐徐,大概是我心中悠閒渡過下午最棒的位置了!
印度藝術家「Shilpa Joglekar」的「Antaranga(內在的探索)」,
利用竹掃帚作為主要的素材,作品外型像個豆莢,內部十分透風,
觀者可以走進內部坐在小椅子上,靜靜地思索、或冥想或休息。
作品看到這裡忽然驚覺...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每一件作品,都和大自然如此相關呢!
好多作品都是要大家放慢腳步感受自然、靜心聆聽,
作品和大自然、土地、人的連結與互動如此溫柔而緊密。
第一天大地藝術節小旅行的主題以台11「台東」段為主,
接下來就準備要直接趕路到港口部落了!
出發到成功鎮時,已經差不多是下午四點多,決定先來補充一下能量~XDD
這間在成功商水前的「王記鬼頭刀魚排」,近一兩年成為許多饕客熱愛的小吃!
因為店家本身就是在地補鬼頭刀的達人,每日撿選新鮮現撈的鬼頭刀漁獲,
製作成好吃的魚柳和魚排,肉質鮮嫩多汁、又不會在油炸過程中鬆散開來。
我立馬買了一份($50)在路上吃,熱呼呼地大口吃下,超級心滿意足,哈哈哈!
因為路途遙遠,為了讓自己這趟小旅行平安順利,
後來又在成功鎮北端的「成廣澳」停留拜拜,請媽祖娘娘保佑旅程一切順利。
這間「小港天后宮」是地方上的百年媽祖廟,也是東海岸第一間媽祖廟喔!
一路往北的過程,天色也開始漸漸地暗了下來,暮色時分的東海岸感覺更寧靜了...
山海石頭的翦影搭配大地畫布,畫面時而填滿時而留白,我浮躁的心思也跟著沉澱放鬆。
第一天晚上入住港口部落的民宿-「荷雅居」,抵達時已經差不多天黑嚕!
這間民宿由一對親切好客的老夫妻共同經營,寬敞新穎又乾淨!
位置就在過長虹橋後往北方約1公里的轉彎處。
關於民宿,會在DAY2文做比較詳盡的介紹。
由於天色已經全暗,又怕找不到吃的,我趕緊卸完行李後就往石梯方向覓食。
(台11線晚上很暗,不是整條公路都有路燈唷!所以行車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約在民宿北方2公里處,看到一盞溫暖的燈光,
店門外裝飾著一隻大大的飛魚,還有陣陣的飯菜香飄來~
心裡想著:就是這裡了!第一天的晚餐,就吃「依娜飛魚」吧!
「依娜」是阿美語媽媽的意思,這間店是在地人開的餐廳,
除了特色裝潢外,還有飛魚料理喔!
現場就可以看到「依娜」用磚瓦大烤爐燻製飛魚的情形。
店內的牆面上,也有販售傳統的醃漬物,也呈現以前賣飛魚的照片。
由於只有我一個人,而這裡的餐點比較適合聚會的份量,
和老闆討論過後,老闆也推薦我幾道能製作一人份的餐點,
於是我就點了飛魚握飯、炒野菜、鮮魚湯、和飛魚卵香腸。
噹噹~!晚餐上桌以後整個超開心呀~全都是我喜歡吃的口味!
「飛魚握飯」是香香QQ的糯米飯,用麵包樹葉捲起盛裝著,上面的芝麻、芋頭絲和飛魚酥非常香,
也很有飽足感;而老闆娘也特別說,今天的野菜是依娜去山裡摘採的龍葵,而且據說是日本的品種,
炒得鹹鹹嫩嫩的非常下飯!
而飛魚卵香腸真的很大一份,香腸裡面吃的到一顆顆QQ的飛魚卵,搭配甘甜的洋蔥吃很對味!
最後是旗魚鮮魚湯了!也是很大一碗,湯很鮮美好喝~
四道菜吃光光後,我的肚子也超級圓滾滾了呀!
吃完晚餐血糖升高,眼皮也開始變重了...
回到民宿,自在地洗個熱水澡,到陽台吹吹東海岸沁涼的晚風,便早早就寢~
為的就是準備第二天一早迎接美麗的日出!
【寂寞指數一點也不高的夏季一人小旅行】-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小旅行遊記Day2
【2016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藝術作品、藝術家及開放藝術工作室資訊
>>http://2016.teclandart.tw/